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

任務角度思維(許多人都不懂得思考背後層次)

公司或自己要做一件事都會有目的及要達成目標,但是有些人就不會去思考背後傳達『意思』,只想快速把事情解決。從中就有可能在執行過程已經產生變化,目的也會因此而變化,最後得到結果也會有不足現象。


1.為何要做這件事:
   一開始就要先問自己二、三次,確認老闆或自己要件事及達成目的是什麼?

2.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?
   自己規劃任務本身或老闆在安排任務一定有想要達成目標,這個目的完成,會導致另一個任務啟動,所以自己要清楚知道,做這個任務,如何達成另一個任務啟動,把任務做到最好。

3.如何規劃執行方案?
  在知道目的需求,要達成目標,就可以依據目標展開規劃。這項任務一定要重要達成Key point 。任務規劃先首重於Key point 完成事項,逐一邏輯推演至完成一套執行方案,自己對執行方案要有清楚認知到,什麼自己要keeping 重要點。

4.執行過程中風險是什麼?
  執行過程風險有包含自己的風險和別人需要完成風險兩個部份。
  什麼是自己風險呢?在於自己不清楚:
  (1)自己的目的(2)執行流程是否合理(3)小任務是否可以達成。
  
 什麼是別人風險呢?在於別人不清楚:
  (1)未理解別人想要達成的目的(2)完成這項任務,需要和另一個任務銜接啟動(3)自己能力不足
  (4)執行流程是否合理(5)自己未理解自己資源不足。

5.我擁有什麼資源?
其實最大問題在於這裡,每個人幾乎忽略這項最基礎項目。因為每個人習以為常,或是老闆只有認知要去達成任務,忽視缺少的資源,容易造成上、下層共識問題點。

上司可以做是提供平台,這平台需要有資源去做成想要的任務。
當兵例子:學長拿100元叫學弟買煙(煙的價值80元),學長還希望找錢有80元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只叫員工做做還要自己貼錢,這容易使員工對於老闆做事會有很大疑問?
(如果以商業投資是另一種思考方式。)

部屬可以做『清楚自己有什麼資源』,利用『現有資源』創造最大附加價值,把預期或最壞結果進行回報即可,努力達成最好結果。
(如果老闆一直只想要最好結果,忽略現實面,最後只有二條路:老闆找到最好的人,付出更高的代價。員工離職,另找出路。)

7.專案任務的變數:時間、地點、人員、資源皆有變化。
   執行過程中,要時時刻刻留意資源的變化,對於專案任務才能順利安排下去。

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