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管理

1.會議:區分『專案』、『管理』、『  』....各種會議代表目的不同。
  
   管理會議:解決各單位之間問題點,單位問題、任務共識。

            建立相關的單位表格,任務制度化,讓數據的可以追縱回饋。

   專案會議:




2.單位系統時間系統:

   (1)展開個人事件彚整,安排輕、重、緩、急事件。

   (2)單位任務尋求相關人員建議,設定議題、展開魚骨圖。

   (3)請求人員建立相關的表格,並推演相關事件發生。

   (4)設定制度化,並依據事件逐一修正。

3.個人成就(薪水):

   不在於工作於多少,而在成就帶給多少利益 。

   因為每個人工作酬薪不同,而是帶出多少利益。

   每個思考自己付出,帶回來多少對自己回饋,當無法取得等值的利益這是就Bad Idea。

   如何衡量創新Idea , 帶回來利益成效。如何要推測?

4.個人舒適圈:

  每個人都有擅長的技術能力或專長,但是放在不同環境就會產生衝突,造成不適應的心態。

  主管在無法發覺個人(員工)心態的正確或錯誤,則會衝突則會加大,主管待人處事則會

  細節推測,否則任何每件事,都會每個導火線。

5.管理者思維把真正員心聲反應出來,加以有利條件進行美化取得員工認同,達成工作指派,員工為自己取得更佳成果;


(1)好的主管會願意把成果(錢、職位)互相分享,
(2)自私主管只會利公司各規範達成自己想要的成果
(3)壞的主管心中只有自己利益不管公司或員工。
主管每個心思和處理手法皆有不同,但是目的相同,如何達成自己(公司)想要成果。



所以對於內容皆有自己假設的立場,所以投什麼都沒對自己更好的狀況,還不如有思考對自已本身更有益事情。


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,端看自己去看事物或是別人如何端看自己行為結果。

我的心得:

算是另一個心理喊話和洗腦動作嗎?

管理就把員工心聲如實回覆,但是管理者加轉化,讓管理者更加體會員工思維用某方式進行說服、權力、金錢誘惑、自我工作成就......等,達到管理者為如何控制員工達成工作成果。




(1)公司會不會賺錢,公司是否願意提撥多少獎金給員工,計算方式如何?
(2)公司培養員工付出多少代價?衡量標準?是聽話、任務導向、....等。
(3)員工付出多少心力,為公司取得利益時,公司為會分享多少利益給員工?
(4)公司是否有一套賺錢法則,讓員工可以安心、放心專注於工作上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