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商業模式:IPad

IPad 在產品定位上困難點:
1.沒有筆記本的強大,也沒有手機的方便,是一個兩頭不討好的產品,如何克服?
2.30年間,諸多廠商都曾進行過多次嘗試,但均未成功,為何不成功?

從iPod到iPad:技術很重要 商業模式更重要
Friday, 14 May 2010 07:48 作者: 中國企業家網 [字号:  ]
      從iPod到iPhone再到iPad反複證明了產品很重要,技術很重要,但商業模式更重要
一如蘋果公司的其它產品,iPad剛剛問世就成為話題。現在最熱門的電子產品不是手機(屏幕小於4英寸),不是電子閱讀器(從5英寸到11英寸不等),也不是筆記本電腦(屏幕大於12英寸),而是平板電腦iPad。它看上去像去除了鍵盤的筆記本電腦,B5紙大小的觸摸屏,對電腦的控制和輸入都只需要通過手指來實現,可以上網、聽音樂、閱讀新聞和電子書、看電視劇以及打遊戲等。
平板電腦不是第一次登陸市場。1982年,蘋果就推出過產品原型。30年間諸多廠商都曾進行過多次嘗試,但均未成功。電腦公司的慣用套路是,將筆記本電腦縮小,使平板電腦不僅具備一般筆記本電腦的全部功能,還可以在屏幕上寫寫畫畫,記筆記。然而,如此制造出來的產品不輕便,耗電量大,而且太熱了,無法長時間拿在手上。較差的使用體驗,幾乎直接封殺了平板電腦的未來。
手機廠商諾基亞另辟蹊徑,曾經想以一款N900幹同樣的事情。它使用了可以側向劃開的QWERTY全鍵盤,自帶支架,沒有豎屏模式,意味著廠家希望用戶在大多數的時候橫向使用手機。但較小的屏幕,並未脫離手機的模式,且機身厚重,攜帶不利。對於消費者來說,更好的網絡體驗沒有抵消使用上的不便。
蘋果公司的解決之道是,在功能上做文章,將軟件、硬件和內容捆綁在一起,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。iPad植根於iPhone,內部硬件更強,采用新一代的手機操作系統。蘋果同時也把iPod的“設備+內容”模式和iPhone的網上應用商店 (AppStore)模式完美移植,迄今,蘋果開發社區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12.5萬人,他們已經為iPhone和iPodTouch開發出15萬種應用程序,這些應用都可以在iPad上運行。內容方面,iPad同出版商、報社、電視臺、遊戲公司等多方協作,聯合營銷,賣點主要在電子書、電子報紙、視頻、遊戲等方面
蘋果帶動平板電腦產業的故事,再一次證明,產品很重要,技術很重要,但平臺和商業模式更重要。從iPod到iPhone,再到現在的iPad,蘋果從簡單的音樂娛樂產品,發展到集通訊、娛樂為一體的手機,再發展到集通訊、網絡、娛樂、閱讀為一體的平板電腦。iPod改變了數字音樂工業,iPhone改變了智能手機產業,iPad又能顛覆什麼?為了平板電腦,我們會放棄在沙發上舒服看電視的習慣嗎?會放棄在書桌前閱讀報紙的習慣嗎?會放棄在PSP上打遊戲的習慣嗎?
如果像iPod和iPhone一樣,iPad也改變了行業遊戲規則,那麼iPad本身就不只是一臺“什麼都能幹”的平板電腦那樣簡單,它的影響將可能波及電腦的未來、移動互聯網的未來乃至傳統媒體的未來。
蘋果會不會成功呢?首先,最大的困難是用戶在生活上的慣性:每天出門會帶上手機,在家會用電腦,平板電腦到底有啥用?平板電腦固然有專用的操作系統、豐富的軟件支撐、多元的內容資源和眩目的時尚感覺,但從另外的角度看,它既沒有筆記本的強大,也沒有手機的方便,是一個兩頭不討好的產品
其次,價格是重要的決定因素。產品只有普及,才能夠降低生產成本,並令後臺服務正常運作。只有達到相當的用戶規模,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,吸引更多的廠商進入,從而實現更多樣化的應用。然而,又有多少人能夠為平板電腦付出幾百美元或者幾千元人民幣呢?
平板電腦只有在人們逐漸改變其生活習慣的基礎上,才能獲得大範圍的市場接受。最終,這將取決於產品的有用性和用戶的慣性之間的拉鋸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