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

LED 新商業模式--LED照明租賃方案

社區LED照明 帝炫超省

  • 2010-06-28
  •  
  • 工商時報
  •  
  • 【楊智強】
     為因應地球暖化及能源匱乏的潛在危機,各國無不積極投入替代能源的開發,並訂定相關法規或補助政策,而台灣在通過再生能源法後,也開始推動多項節能減碳新政策,由此可見,綠色能源已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。
     瞄準綠色產業之潛力,帝炫光能在醞釀多年產業實力後,於去年接下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彩色太陽能發電系統工程,實力已獲得國際認可。除此之外,以全方位綠能解決方案自許的帝炫,也針對LED光源部份投入大量的心力,以最佳專利散熱及輕量化技術,提供國人高品質LED照明設備。
     帝炫董事長張湘靈表示,以社區大樓為例,若全面換裝LED照明,不但是幫社區住戶省錢、更是減少大樓管委會的庶務管理成本。有鑑於一般大樓管委會對省能資料取得不易,因此為響應政府節能省電達成低碳社區政策,帝炫光能推出徵尋事業夥伴成為綠能經銷商,在這一波換裝潮流中,幫助經銷商不需增加人事管理成本費用,就可以增進營業收入一起共創「資金」、「社會」、「營收」三贏局面。
     近期受政府表揚的信義新城地下停車場,便於今年4月底全面更替帝炫LED產品,與去年5月份電費相比,立即省下數萬元的開銷,以建置成本與節省的電費來計算,約1年的時間便能攤平換裝LED照明的費用,更何況LED的壽命相當長,將為社區節省更多的電費開銷。
     貼心的帝炫,考量到社區的經費問題,更提出LED照明租賃方案,以每月節省之費用分期攤還LED建置成本,可以輕鬆替換LED燈源,更能在分期攤還這段時間,驗證帝炫的產品品質。以目前政府推動的低碳社區政策,購買LED燈具,可實際節省大筆電費支出、推高社區房價、創造多贏局面。
     該公司目前所推社區公設節費換裝LED照明專案,以區域經銷商模式來推動,保全公司、大樓管理公司為首選,亦或行銷公司或個人,期待對環保充滿熱忱的人士,齊力共創低碳環境之生活。

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

專案話題/工作分解結構 專案成功關鍵(轉載)

專案話題/工作分解結構 專案成功關鍵



常常有人問我專案管理中最重要、有效的技巧是什麼?我一定回答:「WBS,工作分解結構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)」。而且如果能在專案中巧妙地應用WBS,將會成為專案管理成功的秘訣。
WBS是什麼?以「旅行規劃」為例,如同家族開車旅行,家住台北如果只是近郊兜風,跳上車隨時可以出發,但如果要在台灣環島一周,長時間、長距離旅行,那應該會先查閱地圖,研究開車路線,然後劃分旅行階段。
但如何劃分呢?依照行程、縣界、時間、住宿、景點等等,無論依照什麼、使用何種方法,唯一能制訂出合理旅遊計畫,就是依自己想要得到的成果將旅行過程分解。這就是WBS。
WBS就是把一項大型、獨特的及執行困難、令人頭皮發麻的工作,轉變成許多小型的、簡便的、可執行及便於管理的工作單元,有助於專案的範圍管理及團隊建立,便於監控成本及進度,以及執行過程,大都用圖表及提綱方式呈現。
WBS的產出有三個步驟:首先是從最高層開始,就是列舉主要可交付成果。例如「打造花園景觀專案」,設計景觀、種植草坪、建造柵欄就是主要可交付成果。但往往開始分解是最困難的,因為可交付成果在分解時,如果專案經理經驗不足,常常感覺模擬兩可、似是而非,這時可能檢視以往的專案或是聽從專家建議為妥。
再來就是將「主要可交付成果」,分解並命名。如「打造花園景觀專案」,「種植草坪」是主要可交付成果,為了完成成果,再細分出第二層「栽種草坪」、「種植灌木」等等工作項目,然後再將第二層工作項目,分解成更低層次、詳細、必須的工作單元,也就是工作包的確立。這個階段往往會超出專案經理的專業能力範圍,所以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協助,等專案分解成工作包後,再與專案團隊共同討論並建構完整的WBS。
最後是建構完整的WBS,所有工作包確定後,可以依照專案特性排列,有的專案強調階段,工作包就用完成時間序列組合;有的強調功能,工作包得用產品功能序列組合。所有工作包完成,專案就完成。但在建構時,要注意溝通的順暢度及團隊功能的發揮,若有妨礙,則須再考量排列組合。
在建構WBS過程,筆者被詢問最多的問題是,工作包的大小?依照經驗大約是8/80,也就是完成一項工作在8到80小時之間,也就是一到十天;或是每周開一次專案會議,則工作包不能超過一周,以便於管制。建構工作包還要注意,其工時要便於估計、工作便於分配、進度便於追蹤。也就是將專案分解成更小、更有意義且可以管理的工作。

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

上班打卡、下班責任制、「做死沒加班費」

台灣社會普遍的現象,對乎、錯乎,造成台灣競爭力的退化的元兇。
責任:公司的縱容、上班族對於工作認識不清、政府對於職場的教育失敗。

現代人生活忙碌,加班已變成職場常態,不少公司採取「責任制」方式來約束員工,上班族往往超時工作。卻又沒有報酬,令許多人敢怒不敢言。根據市調網最新調查,有高達8成5的受訪民眾認為「上班打卡制,下班責任制」的制度不合理,主要是原因為「工作時數無形加長」。
  隨著時代演變,過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幾乎已不復在,越來越多企業要求員工配合加班,而「上班打卡、下班責任制」似乎已成主流。為了飯碗,多數上班族選擇默默接受,不過內心卻是存在著極大的不滿,認為根本是變相提高員工工時。
  根據波仕特市調網調查,有8成5的受訪民眾反對「上班打卡制,下班責任制」,當中約有68%左右的比例認為「上班打卡制,下班責任制」不合理,是因為它讓「工作時數無形加長」;另外約有32%左右的比例覺得此制度根本就是「存心要做死員工」,顯見受迫害感受極深。
  其中,25~34歲的社會中堅表示,這樣的制度「存心要做死員工」的比例,更是所有年齡層之冠,也可見當下青壯年承受的超長工時壓力之大。
  身為OL的李小姐指出,依公司規定,每天上班都要準時打卡,遲到一分鐘就得扣10元,完全沒討價還價的餘地。但每當案子一多,總是要加班到晚上九、十點,公司又會搬出「責任制」來壓員工,即使做個半死,也沒有補償。
  另外,工程師何先生則表示,雖然公司有擬定加班機制,但還是揮不去責任制的約束力,就算規定6點半可以下班,大家即使提早做完也不敢先走,深怕被冠上不負責任的名譽,工時也因此越拖越長,一點效率都沒有。
  何先生更抱怨,如果行程太滿,不幸得超時工作,依程序雖可報加班,但公司所規定的條件、限制又一大堆,有時週末挪出時間工作,還是被視作「責任」,一點加班費都拿不到,但老闆最大、說了算,自己也無可奈何。
  其實,除了大部分的業務之外,一般的上班族領的都是固定薪水,不過在台灣資方總比勞方佔上風的氣氛下,員工就算加班,也不敢要求加班費。小老百姓被壓榨,主管機關似乎應出面管理,不然民怨越積越深,遲早會有反撲的一日。